西安机场安防系统的设计构架
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二期扩建工程安防系统的设计阶段,已开始融入了上述“大安防”的理念,根据机场安保系统的行业特点,系统设计之初就以“集中管理、分布控制”为指导原则进行规划。大安防平台的建设目的,就是横向将机场物理分散的多航站楼、货运楼和场区其他单体建筑区域,纵向将各个单体建筑内多种业务支撑进行集成,形成矩阵式安保拓扑系统,将原先分散的各业务模块,按照工作流程和逻辑关系集中在一个立体化大安防管理平台之中,打破以往在安保职责上进行人为制造条块划分的局限,创立多层级管理的新型架构。在发生事件时,大安防平台系统集中接收各类报警信息,并集中进行联动控制和应急处理,以减轻机场安保管理人员的工作负荷和压力,使安保管理人员不需要分别操作每个子系统,就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处理和控制事件的发生或蔓延,从而提高机场安保管理效率和整体安全性。
对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大安防系统,就所组成的子系统而言,包括监控系统、报警系统、门禁系统、网络传输系统及管理平台五个有关的紧密子系统;就涵盖的单体建筑和物理区域而言,包括航站楼、停车楼、ITC大楼、货运楼、站前区域(包括航站楼站前广场、道路、办公区、生活区等整个区域)、飞行区、场区电力管沟等至少七类单体建筑和区域;就系统耦合度而言,机场的每个单体建筑和区域内的安防子系统都在横向上构成一个综合子系统,而每个综合子系统又通过纵向集成,构成了整个机场的大安防系统。
安防系统管理平台是机场大安防系统的核心,是各个子系统的联动控制枢纽,不但需要完成安防系统内各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及联动控制(如门禁系统、柜台报警系统),还需要与机场其它弱电系统(如安检信息系统、飞行区监控报警系统、时钟系统等)进行信息和数据对接,以完成安防系统与其它相关系统的信息交换。
智能安保
安保功能是大平台的最基本功能,大安防平台所具备的技术先进性,尤其是在针对监控视频流媒体数据的高级分析技术和模糊逻辑算法,结合门禁、报警系统后,更能充分体现安保应用的智能化,如:大安防平台既可以像传统安保系统那样通过预先设置规则的方式,对违反规则的行为进行报警触发,也可以通过数据元分析功能,针对海量的视频录像信息,在后期制定多种逻辑规则,以“搜索引擎”的方式,制定多种搜索规则,并根据“与或非”的逻辑判断,快速对搜索目标进行筛选和定位,从而实现智能取证搜索功能(Intelligent Forensic Search),在很多事后追溯报警的案例中,此功能尤其实用高效。智能取证搜索功能可通过事件描述,分析对象的面积、速度、颜色、纵横比等属性进行搜索,大大提高精度,和以时间轴为搜索坐标的传统方式相比较,技术更加先进。
数字摄像机前端具备的智能视频分析功能(Intelligent Video Analysis),可针对可疑物体遗留、固定设施丢失、可疑人员长时间徘徊、控制区内人员侵入、公共区人员异常聚集等触发警报,并引入了“预警”模式,在未达到报警级别之前,提前对可疑目标和可疑行为进行警戒提示,可将被动的报警系统改为智能化的主动防御系统,将风险消迩于无形。
卡口摄像机(如登机口摄像机、廊桥内摄像机等)可利用鸟瞰俯视角度进行人员出入计数,和票务信息联动后,可对旅客登机过程起辅助作用。
大安防平台可以针对各类入侵报警输入和消防火警信号,即时联动对应的摄像机(组)进行视频复核,可降低报警系统的误报率,也可以针对门禁出入信号,对人员出入进行强制视频验证或或随机视频抽检。
可视调度
大安防平台的C/S架构配置了完善的用户授权体系,可灵活进行管理组和用户组的不同授权,授权内容可细化到针对每一台设备的浏览、配置、操控、回放、导出等设置不同的权限,保证平台的稳定运行。
对于机场行业,按照建筑类别和地理分布,总体上可划分为航站楼、飞行区、中心控制室、停机/停车库、ITC信息中心、货运区、贵宾室、外围场区等8类工作区域,在安保基础工程完成后,除可主动对全部监控区域进行轮巡显示、重点监视外,可以通过大安防平台,基于基础安保系统进行可视化调度,如:
可与航班到港/离港信息联动,通过飞行区全方位摄像机的预置位,快速定位飞行器起降区域,并触发自动跟踪功能,全过程的监控每个飞行器的起降过程,精确统计每个航班的实际离地时间和落地时间。
可通过人员通过各个门禁点的时间信息,虚拟特定工作人员的实时运动轨迹,并对人员当前位置进行快速定位和“切片式”快照检索。
可采集外围门禁(道闸)的出入时间信息,对内部车辆出入时间和运动轨迹进行统计汇总,不但可以进行卡号、车号的辅助对比识别(“车卡合一”),对于专业或特种车辆,还可以直观比对驾驶人和车辆的一致性(“人车合一”)。
可利用分布于各个工作区的门禁系统,对设备巡检、安保巡逻人员到达各控制点的时间进行统计,形成在线式巡检路线和时间报表。
公安集成
在传统的机场安保工程中,值机岛及安检通道的视频监控属于独立的公安安检系统,在机场大安防平台建成后,从技术上可以将机场大安防与公安监控系统做信息对接,并可与公安部的“天眼”工程进行视频信息共享,以实现更加智能化的应用,如:
可将公安系统旅客人像采集信息与大安防平台同步,以值机岛的人像采集信息为视频样本,当有需要时针对航站楼内所有视频覆盖区域进行人脸识别和快速人员定位。
登机口摄像机增设人脸识别功能,以客票扫描为触发信号,与值机口通过人员图像信息做比对,防止“人票不一”的情况。
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时,可通过旅客信息输入或客票(群组)信息输入,将特定监控人员在机场内的的全部运动轨迹和动作情况做相关录像的筛选导出。
行风监察
对于集成在统一安防大平台下的各个视频前端,如安装在值机岛、安检区、登机口、货运、行李装卸传送区的摄像机,可随时做为行风抽检对象,从行风监督效果来说网络远程抽检的远比现场人工督察要好得多。
在传统的机场监控工程中,往往只关注视频而忽视了音频的同步采集,在机场很多产生纠纷的场合,可以把网络数字摄像机标配的双向音频功能也利用起来,同步记录现场的音视频,对解决矛盾和现场取证工作更加有力。
在安防大平台系统中,还可以对报警时间和现场处警时间进行记录对比,评测处警响应能力,安防大平台可以改变安保值班员的工作习惯,将过去的纸质值班记录逐渐转变为电子视频和电子日志记录。
机场大安防平台的展望
大平台是一个新概念,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新技术。从技术本身来说,大平台就是利用网络的支撑,对各类信息和数据进行联通共享和高效利用,并延伸提供各类数据的智能筛选和分析,为高层应用提供服务。从管理角度来说,大平台正在改变以往的工作习惯,将安保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将机场的安保系统由单纯的技防手段变为了组合式管理工具,通过大安防的渗透影响和数据发掘,能够给机场管理层提供一种高效的决策辅助工具,未来将影响和改变机场的传统工作流程,这将是机场大安防平台的最大贡献。